“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,把红色传统发扬好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”。为了使同学们对红色革命有深切的认识,6月5日,江苏海安高新区隆政小学五中队,在大队辅导员程红梅,中队辅导员顾莹的带领下,开展了“红色地标打卡 海安博物馆”的参馆活动。这片土地承载了海安的历史岁月,见证了海安的辉煌永迹,少先队员们带着象征革命先烈的红领巾,秩序井然地追寻先辈们的足迹…..
一、 打卡地点--海安市博物馆
海安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市区原东大街,国保单位“韩公馆”东侧,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,建筑面积5163平方米,总投资约5000万元,于2019年8月5日投入试运行,对公众实施免费开放。
海安市博物馆新馆是一座以海安城市精神为核心,以海安地域文化为主题,以传统与创新融合为背景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。它以海安历史发展为脉络,以重要历史时期为节点,重点突出海安地方历史文化特点和优势,系统展示这片热土上的人类生产、生活活动及其文化创造,彰显我市江淮重镇、鱼米之乡、经济繁荣、人文荟萃、人杰地灵的地域个性。
海安市博物馆新馆融合了传统陈列、互动体验、高科技观览等展示方式,注重叙事构思、空间氛围营造、展示手段创新,实现综合艺术呈现。通过实物、图表、场景、音像、现场演示等载体,与公众之间建立沟通渠道,使其成为海安城市的精神家园、文化绿洲、知识殿堂、城市客厅和文明窗口。
二、 打卡过程
1、青墩遗址
说起海安,就必须说到海安的青墩遗址,它位于南莫镇的一个小村子——青墩村。
青墩遗址,发现于1973年8月。缘起青墩大队为造福于村民,建好居民点,在墩西开挖了一条纵贯全村、长236米的青墩新河。期间,发现了大量的陶、石、骨器和麋鹿角、兽骨等古代遗物,从此,掀开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的面纱。
其后,1976年春,南通博物馆派人来青墩调查,采集、征集了一些出土遗物,其中不少属于良渚文化的璧、琮、坠、环等玉器,十分珍贵。次年11月,该馆又来青墩作小面积试掘。接着,南通博物院分别于1978年4—5月、1979年的4—5月,对青墩遗址进行了面积达490平方米的大规模发掘。因此次发掘为江淮之间首次发掘的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,对于探索长江南北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关系意义重大,故引起了全国考古界的关注,一些专家学者对青墩遗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,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。
2、上官盐运河
海安自古以来就是盐业的重镇,随着海盐产量日益增多,为了运盐方便,2200年前,吴王刘濞下令开凿上官运盐河,从扬州茱萸湾,经过海陵(仓)至海安东边三十里墩入海,全长195公里。这条河比京杭大运河开通还早759年……随着讲解员的叙述,队员们发出了惊叹的声音“哇塞“仿佛置身于运河之上,内心也有不小的震撼。
文天祥是队员们耳熟能详的人物,当讲解员提到他时,不由自主背起了他的古诗,《过零丁洋》,历史在远去,但队员们都铭记在心,对历史富有崇敬和感慨。
3、商贾云集,海安老街
顺着指示标语我们来到了老街文化,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的街市,是海安古城浓墨重彩的记忆,对于海安的老街文化,队员们陌生又熟悉,相信此次打卡会让他们感慨尤新。
4、红色热士,缅怀先烈
海安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,也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足迹,1930年,何坤、张爱萍在通海、如皋组建红十四军第一师。组成之后何坤为军长,李超时为政治委员。后来在攻打如皋重要的战略据点老户庄,何坤带头冲锋陷阵,即将胜利时,不幸中弹牺牲,年仅32岁。同年5月省委任命李超时为红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,1931年被敌人抓住,由于叛徒出卖暴露了自己的身份,最后在镇江就义,年仅25岁。
队员们通过墙面讲解,和讲解员的娓娓道来,更坚定了作为少先队员的使命。
“我为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一员而骄傲“”我也是“”没错,我突然对少先队员有了深刻的认识,长大后我也要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….”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小声嘀咕着…….
5、海安历史文化,珍贵文物及书法馆藏
徜徉于历史文化的长河,当时间的水波涓涓漫过积淀丰厚、人文悠久的海安,总有星星点点的光华将那份岁月酝酿的美亘古流传,耀古辉今。
三、 打卡小结
博物馆不虚此行,队员们沿着文化文物线不断感叹海安的历史,徜徉历史长河,感受了家乡青墩遗址的独特魅力,观摩了伟人先烈为中国这片土地留下的足迹,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少先队员们也创作了绘画,他们与祖国同庆,坚定了“听党话,跟党走,争做优秀少先队员”的信念,长大报效祖国,共期未来。
图文:顾莹
编辑:王薇
来源:本网专稿
美丽江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《美丽江苏网》是省级生活服务类综合性信息发布平台。是为全省各单位各职能部门,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、弘扬民族精神、凝聚江苏力量,工作建设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存储报道发布平台,也是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发布自己声音的重要窗口。
2.美丽江苏网非常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,力争做到一网首发多家转发实现网媒整合发展的新模式。将积极融合政府单位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、权威发布、网、报、台等为一体的互联网传播布局,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发展,努力构建一个影响力强、传播力大,深受广大网友喜爱的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。
3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本网通讯员专稿的稿件和图片作品”,系本网通讯员文学创作或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4、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本网,本网将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。由于信息量巨大本网不承担任何核实的义务,更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※本网上所有作品,均为美丽江苏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有关本网事宜请在工作日内联系 QQ: 1241666569 站长:14751835529
特别声明:美丽江苏网隶属于中国南京中视美丽苏文化新媒体中心,与任何媒体没有关系,截止目前也没有开通任何地方频道。凡以本网地方频道开展工作的均属侵权,本网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 美丽江苏网是经国家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公安联网备案、国家工信部备案批准的合法、合规的门户网站,专注国内各行业信息发布。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,上传(转载)本网稿件:务经遵守国家互联网的七条原则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国家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9073503号-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876号 版权所有:南京市中视美丽苏广告传媒服务中心